腦中植入起搏器 精準治療帕金森
晚報訊 “我的身體不僵硬了,走路也變快了,感覺自己獲得了重生,謝謝通大附院的大夫們!”21日,帕金森病患者胡老太(化名)開心地向通大附院神經(jīng)外科沈劍虹教授表示。原來,通大附院神經(jīng)疾病中心帕金森病聯(lián)合診療團隊在上月成功為胡老太植入了智能可感知腦起搏器及方向性電極系統(tǒng),開啟體內腦起搏器治療,幫助其減輕病痛,重享幸福生活。
75歲的胡老太8年前出現(xiàn)動作遲緩、右側肢體不自主抖動等癥狀,經(jīng)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沈麗華、顧曉蘇團隊的專業(yè)檢查后,被診斷為帕金森病,正式開始藥物治療。
起初,胡老太的藥物治療效果不錯,癥狀得到良好控制。然而近年來,隨著疾病的不斷進展,她的癥狀愈加嚴重:夜間多夢、翻身困難、腰背疼痛、便秘、言語含糊……帕金森病折磨著胡老太,也嚴重影響了全家的生活。
為了幫助胡老太改善病情,由通大附院神經(jīng)內科、神經(jīng)外科等多學科組成的帕金森病診療團隊進行了會診,為她作了詳細檢查及評估,認為她可以考慮通過腦起搏器手術改善現(xiàn)狀。經(jīng)過充分的了解與溝通,胡老太決定接受腦起搏器手術,并選擇植入目前全球新一代智能可感知腦起搏器及方向性電極系統(tǒng)。
10月18日,神經(jīng)外科沈劍虹教授團隊成功為胡老太植入智能可感知腦起搏器及方向性電極系統(tǒng)。手術圓滿完成,胡老太很快順利出院。11月11日,專家團隊通過手中的智能醫(yī)生程控儀,開啟了胡老太體內的腦起搏器治療。沈劍虹教授查看腦起搏器感知并分析得出的與疾病癥狀相關的腦電信號和疾病數(shù)據(jù),為胡老太“量身設置”適合她的治療參數(shù)。
在經(jīng)過程控調整后,胡老太表示癥狀大大減輕,直呼“迎來了第二次生命”。此后,胡老太可以通過自己的患者程控儀調整治療參數(shù)、記錄自己的癥狀事件,更智能、更便捷地管理自身的疾病。
“我國有超過400萬帕金森病患者。當患者在經(jīng)過規(guī)范化藥物治療后出現(xiàn)了明顯的療效下降或嚴重的癥狀波動,就可以考慮通過腦起搏器手術這一外科治療方式來提高生活質量。”沈麗華主任表示。
據(jù)了解,本次手術為全國首批、江蘇首例全球新款“智能可感知腦起搏器+方向性電極系統(tǒng)”手術,手術的成功開展不僅為帕金森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也標志著通大附院帕金森病的精準治療邁向新紀元,加速了國內腦起搏器個體化精準治療的進程,患者“足不出蘇”就能享有國際化、安全優(yōu)質、精準舒適的治療選擇和診療服務。
“我院在2017年成立了帕金森病多學科診療團隊,并成功開展首例腦起搏器手術治療帕金森病,去年獲批‘全國帕金森病標準培育中心’,隨著診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們將竭誠為廣大患者減輕病痛,提供全程服務。”沈劍虹教授表示。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或侵犯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及時修改或刪除內容,聯(lián)系郵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